西藏那曲拓展牧民致富新路-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9/19 10:04:00
来源: 新华网

西藏那曲拓展牧民致富新路

字体:

初秋,巍峨的普若岗日冰川下,成群的“琼宗黑羊”如撒在羌塘草原上的黑珍珠,在阳光照耀下深邃夺目。碧蓝的当惹雍错湖畔,游客们沉醉于绝美的自然风光,不远处的文部南村里藏家民宿生意红火……走访藏北那曲,一幅产业兴旺、活力迸发的发展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羊皮产业带动牧民增收

走进那曲市双湖县普若岗日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销商负责人罗培正忙碌着,他一边整理商品,一边看着旁边的羊皮制品说:“以前羊皮很难卖出去,价钱也很低。后来成立公司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年底还能分红,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图为普若岗日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销商负责人罗培在介绍羊皮雪地靴(9月6日摄)。新华网发 林玥儿 摄

双湖县普若岗日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4年依托政府提供的50万元扶持资金成立的。公司立足本地藏系绵羊的资源优势,将目光聚焦长期未充分利用的羊皮副产物,积极开展绵羊皮统购统销工作,并与区外厂家携手合作,精心研发生产羊皮褥子、羊皮马甲、羊皮靴子等系列产品。

这些羊皮制品凭借优质的材料、良好的保暖性能以及美观大方的设计,赢得区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成功实现藏北羊皮的价值转化,让牧民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据悉,2024年该公司年收入提升至200万元,人均月收入增至3000元。分红金额逐年增加,从2016年至2024年,累计为全乡群众分红超过1000万元,人均分红接近万元。

特色品种打造致富产业

在那曲市双湖县措折羌玛乡的草场上,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正为“琼宗黑羊”进行基础数据检测,为后期选种培育积累科学依据。“琼宗黑羊”这种适应极高海拔、肉质鲜美的独特品种,曾是“深闺之秀”,鲜为人知。 

图为牧民旺青在放羊(9月7日摄)。新华网发 林诗琦 摄

近年来,双湖县通过申请“名特优新”认证、申请“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等一系列举措,逐渐提升“琼宗黑羊”的知名度,“琼宗黑羊”日渐成为当地牧民增收致富的“黑金”。

那曲市西北部的尼玛县,当地特产白绒山羊的羊绒以“软黄金”的美誉驰名中外。2025年4月,在杭州国际服装电商供应链博览会上,尼玛县参展的白绒制品轻质保暖、纹理细腻,吸引现场不少欧美客商,成为“爆款”。

尼玛县于1994年成立白绒山羊原种场,是当地产业崛起的“孵化器”。“我们通过‘种羊下乡’工程,提高山羊群纯白率,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帮助各村组建白绒山羊示范合作社。”尼玛县农牧业科技服务站站长、原种场负责人丹增说。

目前,原种场白绒山羊种群达1.2万只,山羊纯白率达92%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源头活水”。“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原种场+扩繁点+合作社’的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白绒山羊的优势产业,壮大养殖规模,提高原绒供给能力,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丹增说。

图为尼玛县出产的山羊绒制品(9月8日摄)。新华网发 林诗琦 摄

产业融合拓宽增收路径​

在当惹雍错北岸的尼玛县文部南村,返乡创业青年永忠在自家民宿接待游客。这座藏北小村落既保留着古象雄文化遗迹,又焕发着文旅融合的新活力。“我今年已经把贷款还清了,周边的邻居还跟着我一起办起了民宿,3年下来带着大家共增收30余万元。”永忠说。

图为永忠在打理民宿(9月8日摄)。新华网发 林诗琦 摄

近年来,文部南村依托当地独特的文旅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夜市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通过传统农牧业,依靠青稞、野葱等特色农产品兜住“农业基本盘”,为当地村民提供生活保障。

如今,传统农牧业与新兴文旅产业齐头并进,共同铺就着文部南村的幸福路,让古老村庄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羌塘草原,“羊”帆起航。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加持下,那曲正拓展牧民致富新路,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林玥儿 林诗琦)

【责任编辑:雪珍】